<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>读书笔记

Author Avatar
Rico 11月 12, 2023

实际上,他已经下意识的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,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。

每当他拿眼里的目光看着我,我就会想起我父亲,永远都在批评我的父亲。

所以当我说一个人处在“儿童自我状态”时,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,这不同于“幼稚“, 而是”像孩子一样“ P34

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同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,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

正因为这样,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,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,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

儿童的基本情感:

  • 快乐和深情
  • 愤怒
  • 悲伤
  • 恐惧

不论年纪多大,都可以处在儿童状态。人们进入儿童状态后,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 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,与实际年龄并没有关系

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

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

他们(父母)会对你生气,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。 他们是那么的高大有力,所以你感到无助

和我们相比,他们(他们) 是那么的强大,而我们则全然依靠他们。 因为无处可逃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每一次的喜怒无常。

儿童自我状态:

  • 自然型儿童;

  • 适应性儿童

苍鹭问: 所以当我说要给你布置作业时,你处于什么状态? ”儿童“ 蛤蟆先生迅速回答,”过去所有的恐惧和焦虑全都涌上心头“

我们都会因为某些词或某些场景而触发童年的感受。 P49

蛤蟆记得严苛的父亲,他总觉得自己没能达到父亲的高要求,而且永远也达不到。 他记得家里来来往往的成功人士,在蛤蟆眼里,似乎都是各行各业成就非凡的能人。

蛤蟆感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绪。主要的情绪是悲伤和抑郁,因为他想起了孤独的童年,其中并没有多少爱或快乐的回忆。

”蛤蟆“: 我发现回忆童年的某些部分让我非常痛苦,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觉得很悲伤。 ”苍鹭“:可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自己,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,并理解这些情绪。 如果你否认他们,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是,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,成了残缺的人。 P54

先谈一谈你的父母,你父亲是怎样一个人? 蛤蟆要不犹豫的回答: ”严厉而正直“ 他总是为这为那训斥我,他会用非常不满的眼神看着我。 他永远都是对的,而我永远都是错的。 也许我太渴望得到爱了,就会犯傻,做一些傻里傻气的举动。

Rico:因为童年缺少被肯定,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,就会有讨好型人格。 取宠的感觉。 而此时稍微有一个人对你好,就会觉得ta真好

蛤蟆:我从来不愤怒,我不是会发怒的人。 那你是怎么处理愤怒情绪呢? 苍鹭问。 他发现在任何时候都很难承认自己感到愤怒,他总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生气了,他就会受到惩罚。 结果就是他吞下了怒火,却化成了内疚。 苍鹭说: 可是愤怒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之一。 蛤蟆:我觉得当我会想起早年的日子,我想起的是我父母的愤怒,而不是我自己的。 总有人对我指手画脚。 父亲经常在我表现不好时冲我发怒。苍鹭: 所以父母若是严厉挑剔,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,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。所以这个孩子最有可能做什么? 蛤蟆: 我想童年的我一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因为那时我还那么年幼,却要对付那么严苛的父母。 苍鹭:所以在你还是个孩子时,是不是也一样得学习如何顺从你父母严苛的要求和心愿?蛤蟆:我猜,如果你被迫顺从某个人,就意味着你不与他争辩。你找他们说的去做,而且同意他们的想法.苍鹭走到白纸板前写下了标题:顺从行为 ,还有吗? 蛤蟆沉思了一会儿说:除了顺从我父母的意愿之外,我还总是想要取悦他们。 我想让他们对我满意,为我骄傲。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从没有满意过或被打动过,所以我就放任自己用浮夸和愚蠢的行为来博得他们的关注。 苍鹭说:我想很可能你说的时对的蛤蟆

Rico:别人的观点都是对的,别人要做的事情都是有道理的。 而我要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,并且可笑的。 别人的观点轻松影响我的。 总是揣测别人的看法,别人对自己的看法。自己可以为他人做很多事来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

我想,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时从童年学来的。 你只要想一想就会发现这其实非常明显。童年体验到的最强烈的情绪,不可避免地变成我们成年后经常有的感受 有诗人曾说”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“,或许就是这个意思。

对大多数人而言,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,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。 很少人能完全达成这点,有些人能部分达成,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。 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,换句话说,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。

我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来应付严苛的父母,你把这个叫做顺从行为。

顺从行为: 同意,取悦,道歉,依赖。 你用这些行为来低于父母的愤怒和攻击

生气的总是别人,而不是我,这是为什么呢? 苍鹭:他们完全掌控了你,同时,又对你倍加关心照顾,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 可能我对他们的感受会很复杂。 蛤蟆说 。正是这样!这样仁慈的独裁者,也就是你的父母,而你又完全依赖着他们,你怎么能对他们生气呢?何况你还爱着他们。 在我看来,只存在一种可能的答案,就是你学习了如何背带攻击性的发火。蛤蟆立刻回应道:这是不可能的,愤怒一定是有攻击性的,这是愤怒的定义啊。 也许答案更可能是这样:我学会了完全压抑我的愤怒? 苍鹭回答:愤怒时我们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,不可能完全压抑下去。 你和其他很多人学到的,就是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。你采取的方法就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,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,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不安。 你还记得自己撒泼耍性子的时候吗?苍鹭问。撒泼正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。 P71-73

怄气的人总是绷着脸,阴沉沉的样子,而且安静的反常。

儿童如何释放愤怒:

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弱

叛逆—撒泼—怄气—任性—郁闷—拖延—厌烦—退缩

所有这些行为策略实际上都是从我们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,用来保护我们免于受到危害。 但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,都是负面的。 第一个就是 会被人嘲笑,而更严重的后果时,这类行为告诉别人,这人是个失败者 P76

蛤蟆把獾来访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苍鹭,还说了獾怎么劝他退出董事会。 ”这件事给你带来什么感觉?“苍鹭问 。 似乎我对自己对别人都每什么价值。 我刚下定决心把辞职信寄给校区牧师,这样对大家都好。苍鹭沉默了良久,“蛤蟆,我得祝贺你,你的游戏玩的很棒” 蛤蟆抬起头,一脸茫然。 “游戏,什么游戏?”

我认为你在玩游戏,你很会玩一个叫PLOM的游戏。 PLOM代表四个英文单词,意思就是‘可怜弱小的我呀’。 这个游戏你每局都赢了,也可以说是输了,这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。

你可能对自己不诚实。为什么你总算是遇到类似的事情?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,让对方占了上风,让你感觉有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,到底是纯属倒霉,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?“共谋是什么意思?” 蛤蟆问。 我用‘共谋’是想说,你偷偷地或无意识的配合对方,来给自己制造不快,这就是在玩心里游戏,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是算赢家。 P89

好吧,也许你是对的。在你说到‘共谋’,说到我想让自己不快乐的时候,我的胸口直发烫。我在努力让自己活得悲惨,这听着也太蠢了

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,他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,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,,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。我们看到的自己,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。从当下的你,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,必定要建立行为和态度的转变,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,需要勇气和决心。“但这扇门也可能通向深刻的领悟”蛤蟆平静的说。

处于“父母自我状态”时,我们表现的正如自己的父母。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的生活,不可避免的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。

我的“挑剔型父母”状态去哪儿了,你说过,每个人都有“父母状态”,这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。 这很好的帮我解释了獾和其他人的做法,那么我呢,我的“父母状态”在哪儿,说实话我觉得我压根儿没有。我几乎从不发货,是真的,苍鹭。 我不跟人生气,我不责备别人,也不训斥别人或是挑人毛病。实际上,情况通常正相反,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,还鼓励他们。这么说显得我弱了点儿,我可知道,可这就是我。 P94

苍鹭说:现在我们来界定一下这个问题,他写道:

1 每个人都有“父母自我状态”

2 似乎没有证据显示蛤蟆有“父母自我状态”

我并不认为你没有。实际上,我认为你有一个非常强大的“父母状态”。问题是,它是怎么运作的。很显然,你的父母状态运作起来和獾的方式非常不同 。

你觉得獾昨天的行为像不像一个法官?

噢,绝对像,他就是那副样子,搞得我觉得自己像个囚犯。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,可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

所以你在审判谁,蛤蟆?

良久的沉默后,蛤蟆低声的说: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,你是说,我在审判我自己? 我猜,我判定了自己有罪,然后谴责自己。 是这样吗?

“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” 苍鹭答道。 (所以诸如蛤蟆和我这种人,做事总有一个声音在响,我这么做对不对,我这么做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正不正常,会不会觉得好笑。但是像獾这种人,他就做自己的事情,随别人怎么想,和他自己无关,他只做他想做的事情 –By Rico)

“天哪,你是说我们会惩罚自己?“

蛤蟆,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,也只有你自己。 有许多问题你需要你向自己发问。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?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?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,你能开始爱自己吗? P98

挑剔型父母的概念用在其他人尤其是老獾身上,他能行想通。 可用在自己身上,想到自己一直在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惩罚,蛤蟆就很不安。

于此同时,他察觉到他的内心深处多了几分力量,自己更能理性地思考哪些让人情绪翻腾或是感到害怕的想法。当客观的检视自己时,他情绪波动没那么大了,这使得他能更好地理解自己,从而学到东西。

他了解自己在“适应性儿童”状态里待了多久,也开始明白他真的会批判和惩罚自己,正如小时候父母对他做的一样,这甚至时在满足他的需求。他想起苍鹭所谓的“共谋”—-”偷偷地或无疑是地配合别人“。 一个人能同自己共谋来谴责自己吗?而且不自知,连潜意识也没能察觉到

”成人自我状态“ 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,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。 苍鹭回答。在这个状态下,我们能计划、考虑、决定、行动,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。处于这个状态时,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,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,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。

只有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时,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

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(儿童和父母状态),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,几乎不需要去思考,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、说什么,就好像在“演戏”一样,都不用动脑子, 就像愤怒的人是故意愤怒的。

没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,我们“选择”了愤怒,我们“选择”了悲伤

蛤蟆看上去很困惑:“你是说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找的?我 实在不相信” 。 “我同意,要接受这一点很难” 苍鹭说 也许选择这个词不太恰当,但我做这些选择时都是无意识的,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。 P115

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情景下不经大脑就能自动做出反应

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是父母待我的方式让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。 我知道他们也许是无心的,看我还是得怪他们。 没别人了,我就是要怪他们,我过的是什么糟糕的人生啊。 蛤蟆生着气,落下了心酸了泪水。 “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”苍鹭答道。“可你知道剩下的选择是什么,你想让我责怪自己。我不要” 蛤蟆气恼的说。 这完全不是我要说的选项。责怪 是人处在“儿童自我状态”里做的事情,好像你最喜欢待在那个状态里。 但一个处在“成人自我状态”的人,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? 相比责怪,负起责任听着如何? 包括你的情绪,毫无疑问,这很难,但相比责怪别人,它还真有个天大的好处。就是你能开始对此行动了。 如果你为自己负责,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。 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,更重要的是,有力量改变你自己。 P118

那我的父母呢?我能对他们做什么呢? 要怎样做才能弥补我?苍鹭答:“原谅他们”

我一直渴望他的爱与关注,却从没得到过 P124

我这一辈子都是别人在替我做决定

在叙述中,蛤蟆有机会全面回顾他的人生。他开始意识到,某些人,某些事,在哼唱的时间里都是怎样影响着他。

他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,让他在回忆时不在谴责自己。 能客观的去看,而不再感到内疚 。

蛤蟆认定,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。 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,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建立的束缚,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。 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。

我们得回顾你生命最早期的阶段,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,发生的一切都对你影响重大,还影响了你后来的成长,牵涉到你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。你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,对你而言,这就是你看待事情的唯一方式。从那时起,你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用同一个视角看到一切事物。 这个视角在你心里深藏不露,可以说,时来自你灵魂的深度。 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,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。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、如此鲜活,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。除非,此时,苍鹭直视着蛤蟆,“你决心要改变”

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。 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最初阶段里形成的。

在你童年时,你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: 第一个问题是,我是怎么看自己的,我好吗? 第二个问题,我是怎么看别人的,他们好吗。

我画个图能帮助你理解

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,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。 这些态度和观点, 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 。 从那以后,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,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。 换一个词来说,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“自证预言” (确实,我的童年老是被说我不如别人,那么以后我一直会认为“我不好,别人很好”的人生坐标. 我听到别人在嬉笑或过的很好的时候,我就觉得他们过的多好,而我没有,我不好,我就会自卑,这是潜意识里的,自己都意识不到 –Rico)

自证预言的意思 是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,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。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。


我不好,你好

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劲,别人都比他好。 几乎在任何方面。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,却更善待别人。概括的说,处在这个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,所以他们就会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。玩这个游戏的人确信他们是不幸的,会随时给你爆出一长串遭遇过的不幸事件。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,无法掌控人生,这让他们焦虑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 (潜意识里确实,比如一件事情我不想做,但是我知道我做了肯定不开心,但是会让别人开心,我想讨好的人开心,我可能还是会去做) P153

PLOM游戏,意思就是‘可怜弱小的我呀’ 我们咨询一开始,你确实在用自怜猛烈的攻击自己,不是吗? 蛤蟆说:”我确实觉得每个人都在找我的茬,尤其是在我举例冒险后刚回来时,那是我确实感到抑郁,觉得自己不够好。不论我做什么,我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。

“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”游戏, 想看看别人能宽容他们到什么长度,什么时候会排斥他们。

你认为一个觉得自己“不好”的人最极端的行为会是什么? 蛤蟆轻轻地说“自杀?” 。是的,苍鹭说

你认为人们在玩这些受害者游戏时,处在怎样的“自我状态”? “悲伤的儿童状态“

我好,你不好

有个人犯了错,可以想象,这种情况很常见。然后上司发现了,把犯错的下属叫进来好一顿训斥,小题大做,对下属大声咆哮。 这种游戏能让愤怒的人找到看似只能够当地 理由来发火,借此证实”我好,你不好“的人生坐标。 他们会证明别人根本上是无能而不可信的,接下来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。

这样它就能证实他对我的看法–我一无是处,而他高人一等

而且永远都是挑剔型父母在,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,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。

他们从来不会抑郁。 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。


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,但要充分理解自我,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。 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,你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,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,运维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。

情商真正的意思是什么?”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,并且还能掌控它。这和智商完全不是一回事。 那么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样的?蛤蟆问。 “概括而言,它们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,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。 P175

(完)

This blog is under a CC BY-NC-SA 3.0 Unported License
本文链接:http://hogwartsrico.github.io/2023/11/12/Counselling-for-Toads-A-Psychological-Adventure/